周同学的“马大”学习之旅
大家好,我是周宇航,毕业于山东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。目前,我正在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(University of Malaya)攻读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硕士学位(中留服可认证为图书情报专业),研究方向为“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uthorship by gender in scientific output: A China perspective”。

马来亚大学是马来西亚第一所国立大学,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0位,其图书馆与信息管理专业在2025年QS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9位。作为马来西亚最具国际化与学术影响力的高校,马大在信息科学、人工智能、数字人文、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和丰富的实践资源。学院开设的课程涵盖数字图书馆、元数据标准、信息检索、人机交互设计等前沿领域,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训练。
来到马大后,我深刻体会到,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,更是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。第一学期,我修读了六门课程,涉及图书馆研究方法、信息组织、技术应用及信息素养服务等方向。其中四门课程获得A(满分),两门获得A-,GPA达3.90/4.00。课程理论扎实且授课生动,尤其注重项目实践,让我在实践中深化了学习成果。
例如,在“数字图书馆”课程中,我曾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操作Zeutschel OS12000高清扫描仪,完整参与了书籍从纸质到数字资源的转换流程,包括页面识别、图像处理与元数据录入。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,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不仅是技术,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。
此外,我格外珍惜课堂展示的机会,几乎每门课都有5至15分钟的全英文演讲,内容涵盖推荐模型逻辑、用户画像构建及算法在数字馆藏中的应用。起初我对展示较为紧张,但看到同学的专注和老师的认可后,我逐渐理解:表达不仅是知识输出,更是思想与热情的传递。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研究能力,也让我建立起自信,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表达风格。
学习之余,我始终珍视走出课堂、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。马来亚大学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学术地位,为我们提供了面向世界的平台,也让我有幸成为中马青年交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。
2024年11月24日,我参加了"中马建交50周年友谊跑"活动。清晨,我们身着印有中马两国国旗的纪念跑服,与马大校长、马来西亚政要及中国驻马使馆代表齐聚一堂,在晨光中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。这不仅是一场体育活动,更是两国友谊的生动体现。
2024年12月1日,我作为在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青年代表,受邀参加"济南市人民政府代表团与马来西亚中国贸易促进中心交流会议"。会上聆听了中马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,并与多位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。这次经历让我直观感受到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的紧密联系,也激发了我对国际事务领域的浓厚兴趣。
最令我难忘的是参加由马来西亚政府与联合国合办的ICONCIDI'25文明对话大会。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亲临我校发表主旨演讲,强调教育、文化与科技合作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性。当首相提出"青年是跨文化理解的桥梁"时,我内心澎湃——这正是我作为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。
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活轻松而温暖。这里文化多元、生活节奏舒缓,饮食选择丰富多样——中餐、马来餐、印度餐随处可见。相对亲民的生活成本,使这里成为理想的留学目的地。 特别值得珍惜的是在这里结识的各国友人。利用学校频繁的假期,我们常常从吉隆坡出发探索周边国家。旅途中,不同种族、肤色、文化背景的人们构成了最动人的风景。在有的城市,迎面而来的陌生人都会主动微笑致意,这种温暖的人文体验让每次出行都充满意义。 对我而言,留学的价值远不止课堂与考试。在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中,以更开放的视角认识世界、体验生活,这些收获将成为我人生中永恒的珍宝。
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句话:留学不是结束,也不是逃避,而是一次“走出舒适区”的选择。如果你也对来马来亚大学留学感兴趣,欢迎你来找我聊聊,我愿用尽全力帮助你!
(稿件来源:山东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)